返回第一百七十五章:造紙工坊  大秦:開局成為墨家鉅子首頁

關燈 護眼     字體: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    測試廣告1班昱引領着江寒從舂搗的匠人處開始,經過熱氣騰騰的大釜,最後來到了佔據了一大片空地的竹簾模具處。一筆閣 www.yibige.com

    它們在曬糧食的木架上擺放,迎着太陽曬乾,因為沒有漂白過,呈現出的顏色是麻的褐黃。

    工匠們將撈好的紙膜一張張疊好,用木板壓緊,上置重石,將水壓出,隨後透火焙乾,把壓到半乾的紙貼在爐火邊上烘乾,揭下即為成品。

    江寒雙手接過了班昱遞過來的紙張,因為模具比較小,這張紙呈長方形,高一尺,長二尺。

    它比後世紙張厚多了,觸感不像後世的紙張,倒更似布匹。

    紙表面有不少讓江寒皺眉的小疙瘩,翻過來後,背面未搗爛的黃麻、草跡、布絲等長纖維清晰可辨。

    「這便是麻紙?」嬴虔倒是看不出好壞,但很是驚奇。

    江寒拿着麻紙研究了半響後才開口回答:「這正是麻紙,雖然並未盡善盡美,但一個月能做成這樣,已經極為不錯了。」

    原本一臉緊張的班昱聞言,方才鬆了口長氣,總算沒有辜負鉅子的信任。

    見識過後世各式各樣質量高級的工業製紙,江寒對原始的麻紙並無太大感覺,不過這畢竟是世界上第一片紙張,值得讚揚。

    何況麻紙也是有優點的,他拉扯了兩下後,發覺此物紙質堅韌,不易變脆、變色。

    科技和文明的進步與知識傳播、記述工具的創新是分不開的,現在,紙提前幾百年出現,絕對是種跨時代的產品。

    戰國時期百家爭鳴,正處於知識大爆炸的時代,私學開始興起,士階層也在崛起,號稱「四大發明」的紙張會帶給這時代怎樣的影響呢?

    這前景讓他微微有些興奮。

    就在這時,旁邊卻有一個不和諧的聲音響了起來,打斷了他的遐想。

    「江先生,虔兒觀看麻紙的整個製作工藝過程,覺得比製作竹簡木牘還要繁雜不少,恐怕費財也要更多……」

    江寒也未曾想到嬴虔會問出這種問題,這是一場初生的紙張與正走向鼎盛的竹卷、簡牘之爭!

    江寒造紙的初衷之一,便是要造出一種更容易傳播知識的書寫材料,為推廣秦國國內的鄉學蒙學做準備,啟民智,明善惡。

    這與衛鞅的弱民之策不同,衛鞅的馭民五術把人當成了動物,太過極端,不符合墨家的行事風格,秦國要走出一條國富民強的道路,才能避免二世而亡的悲劇。

    法令需要推行,也需要一種力量來中和。

    他要締造一個君權、執法權、司法權分立的體系。

    君權代表着公室,執法權代表着法理,司法權代表着情理,法理與情理,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。

    一方面,法理與情理具有一致性,有法諺說:法律不外乎人情,任何法律的臸定與實施,其背後必然有基本的常理、常情的支撐。

    也就是說,法理來源於情理,法理是情理的體現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法理、情理是相悖衝突的。

    情理產生於大眾,是大眾情感的集中體現,法理是法學家經過冷靜、理性思考而創造出來的符合法律邏輯的理論結晶。


    它不是一般的理論,而是符合社會整體利益的學說,因此,法理有時超越情理,與情理相悖離,法不容情,法理與情理衝突在所難免。

    因此,當法理與情理出現矛盾時,官府要以法理為基礎、以情理為補充的理念,將法律規定與公眾意見、公眾要求準確結合,尋找到最佳適用法律規範,實現公平、正義的最大化。

    君權的主體是公室,執法權的主體是執政大臣,司法權的主體是將來以墨家弟子為基礎成立的監察機構,等邊三角形是最穩定的結構,三者互相制衡,體系才能更加的穩固。

    「江先生?」嬴虔輕聲呼喚了一下,江寒才回過神來。

    「造紙是因為竹簡用起來很不方便。」江寒笑着吐槽道。

    這是造紙的第二個原因,江寒在齊國臨淄時,曾見過處一竹簡工坊。

    其製作過程,首先要選擇上等的青竹,然後削成長方形的竹片,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,以便書寫和乾燥防蟲。

    烘烤之時,本來新鮮濕潤的青竹片,被烤得冒出了水珠,像出汗一樣,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「汗青」。

    隨後再用麻繩編綴起來。就可以用來書寫,此物經久不壞,而木牘的製作更簡單,但無論是閱讀、運輸還是保存,都很不方便。

    這時代讀書可是種體力活。好學的士大夫出門都是將簡冊整車整車的拉,所以才有學富五車的說法。

    田午作為齊國國君,一日翻閱一石公文都是常事,雖然比起後世秦始皇的一日百石算不了什麼,卻也是一個體力活。

    秦獻公也每日穿梭於書山中,處理完公文後,常常頭昏眼花,手腳酸痛。

    習慣了後世快速閱讀和書寫的江寒,對在竹卷上緩慢的筆削速度十分抓狂,之前沒有閒工夫來折騰,只能強迫自己適應。

    現如今他回到了墨家總院,人手工匠也齊全,當然會造紙來方便自己,順便作為一種秦國特產售往各國創收。

    「不方便?」眾人皆是一頭霧水,狐疑的看着江寒。

    《尚書·多士》言:「惟殷先人,有冊有典。」意思是殷商的先人,就已經有了竹簡做的書冊,自古以來皆是如此,他們並沒有覺到有何不方便。

    眾人沒有後世的書寫體驗,自然認為竹簡是最好的工具,嬴虔認為應該在竹木比較多的地方建一個製作竹簡的工坊,而不是耗費人力物力來研製這種不知可否使用的「麻紙」。

    江寒看着面前的眾人不解的神色,笑着招呼眾人在空地的竹蓆上坐下。

    「我聽說過一句話,叫鏤於金石,琢於盤盂,書於竹帛,傳遺後世子孫者知之。天下的書寫記事材料無非是甲骨、金石、絹帛和竹卷簡牘等幾種,當然,現如今又多出了紙。」

    殷商時是甲骨文最為鼎盛的時期,周人雖然敬天,但對鬼神的崇拜卻有所收斂,甲骨從周初開始已經漸漸被淘汰,只用於卜辭記述。

    周人倒是更喜歡直接將字用銅削銘刻在青銅器上,以傳後世子子孫孫永葆是用,江寒還知道,居於西鄙的秦國人對石鼓文情有獨鍾,後世出土過不少。

    谷欏

    由於這幾種材料的局限性,文字難以廣泛的傳播,所以直至殷周時期,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層社會的巫師和貴族數百人。

    這極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傳播,這一切直到竹簡和木牘的出現才得改變。

    他反問道:「虔兒你在甲骨和鼎器上刻過字嗎?比起在簡冊上用筆削書寫的速度如何?你喜歡哪一種?」

    「自然是喜歡用竹簡,金石、盤盂不如簡冊方便。」



  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相關:    我有一個魔神模擬器  我的武功全球流行  幕後:編造神話  開端:影視世界學才藝  穿越四合院裡做倒爺  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同類最熱
搜"大秦:開局成為墨家鉅子"
360搜"大秦:開局成為墨家鉅子"
語言選擇